输入复制码,即可复制
关注 公众号 发送 复制码 即可获取
只需要3秒时间
查看: 94|回复: 0

报告文学VS非虚构文学:竞争还是并存?

[复制链接]

198

主题

131

帖子

264

积分

小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4
发表于 2014-8-24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进入新世纪后,报告文学在声势和影响上不敌非虚构,既有本身选题方向变化导致读者的疏远,也有文体本身规范所导致的争议。非虚构杜绝任何形式的虚构,也拒绝相像;而报告文学则允许相像,有人认为,这就为虚构留下了空间,并导致了读者对报告文学这种文体的怀疑。

【文体价值】

式微对抗新生?

背景:鲁迅文学奖单列报告文学奖

李炳银(报告文学评论家):报告文学是一种新生的年轻的文体。在我看来,她正是一种极具潜质和生气勃勃的文体。

王晖、南平(文学理论研究学者):我们赞赏李敬泽先生把“求真务实”视做报告文学的生命线,但不能苟同将报告文学中的“文学”与“虚构”画上等号。这里的“文学”,指的是报告文学的“跨文体性”这一文体规范,即兼容文学性语言、结构或表现手法,而并不包揽虚构与夸张的元素。倘若“文学”一定要等于“虚构”的话,作为文体,非但报告文学不能成立、纪实文学不能成立,传记文学或者说有着悠久历史的“史传文学”亦不能成立,因为它们都是“真实(史传)+虚构(文学)”。

背景:《人民文学》单列非虚构专栏

李敬泽(作协副主席):这个文学中的庞然大物(指报告文学)曾有过强健的生命,但在急剧变化的社会和文化生态中已无法生存。与小说、诗不同,报告文学没有深广的传统根基,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因缘际会的结果:既“报告”又“文学”,这是一种权宜之计,在大众传媒和公共知识分子缺席、稚弱的情况下,文学家以个人勇气充当“真实”、“思想”、“正义”的守护者,直接参与确定公众议题。但事到如今,已经水落石出:文学家不是向公众提供事实的记者,也不是向公众提供知识的专家,他们的“报告”不能满足我们,就像他们的“文学”不能满足我们的一样。

报告文学在叙事伦理上是不成立的。任何一种文体都预设着作者、作品、读者之间久经考验的伦理关系,看一篇新闻时,我们确信记者必须为它的客观“真实”负责,否则会被老总开除;读一部小说时,我们知道这是被豁免的“谎言”,小说家有权利以虚构想象世界,而报告文学呢?它既承诺客观的“真实”,又想得到虚构的豁免,天下哪有这等左右逢源的便宜事?(来源:李敬泽《报告文学(或纪实文学)在遗忘中老去并且枯竭》)

吴双:其实要照我的意思,假如咱们也来个和国际接轨,就按美国《纽约时报》图书榜的分法——虚构类文学和非虚构类文学,岂不省事得很。http://www.feihu168.com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860820528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阿抖学社,值得信赖!
阿抖学社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阿抖学社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阿抖学社 ( 蜀ICP备14032121号-4 )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5:30 , Processed in 0.067254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