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理解力”的培养却不是简单的工作。它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是一种深刻到能改造自己内在情感和思考方式的教育。这种教育大致可以从两方面进行:1、运用一般教育方法达到的一般知识的掌握;2、运用特殊方法达到的对形式中之意味的理解。我们先谈第一种,这种教育主要达到的目的有:对各种艺术的表现技巧的理解;对典故和各种符号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对各个民族的深层意识(集体无意识)、哲学思想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理解。这三种理解主要可以通过记忆、背诵、学习、观察掌握。下面谈一谈运用特殊教育方法达到的理解。审美中最重要的理解,是对形式中暗含的特殊意味的直观性理解,这种理解大大不同于感受,但又以感受作为基础,艺术的意味溶解在形式里,完全不露痕迹,只有首先对形式有了整体的把握,才能将其中的意味抓住。要培养学生的这种特殊理解力,必须采取不同于一般的特殊教育方法,而其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引导学生打破日常生活中仅仅把事物形式作为识认标签,从而迅速把它归于某一种类之中的思考习惯和分类标准,而树立以自己体验和理解的内在情感模式对其分类的审美分类标准。http://www.tjxje.com
要想获得审美理解力,关键的第一步是克服理想性思维所铺设的习惯轨道的制约。我们知道,理性分析能力强的人在接触艺术时,往往是从科学的分类标准和逻辑分析开始的,这是第一步就误入歧途的,后果也只能是离艺术越来越远。对于那些理性思维力强的人来说,这种习惯是十分强大的。席勒曾经说过:“爱抽象思维的人往往具有一颗冷漠的心。因为他把印象分解了,而印象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打动人的心灵,专业的人具有一颗狭隘的心,因为他的想象力限制在他的职业的圈子里,而不能扩大到陌生的表现方式中。”因此,脱离日常思维的轨道,转而去把握住整体形象以及整体中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并继而用想象力和情感去统摄这个形象,是达到审美理解的关键。对于这种理解力的培养主要是靠一种对完整的感性把握力,与此同时又要联系到人士的各种情趣意味。 |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