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21 世纪这个以知识和创新为主旋律的时代,创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一大趋势,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和适合创业的土壤和环境.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精神、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创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同时,各地高校开展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程,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创业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缺失.大学生缺少创业必备法律知识,将会给创业活动增加诸多困难和风险.因此,法律教育成为创业教育过程中应重点完善的部分.通过加强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鼓励大学生创业,使他们掌握创业必备的法律知识和创业政策,在当今"就业难"的背景下缓解大学生们的就业压力.相反,如果忽视创业法律教育,大学生没有具备创业活动过程涉及的法律知识,处理不当则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创业者和企业面临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后果.大学生创业不成反背上巨额债务的事例时有出现.
2003 年 3 月,大四学生秦某接受上海想云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想云")委托,以该公司名义与联通代理商美天通信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天")签订了一份协议,"想云"通过直销形式在秦某就读学校内发展 CDMA 群内用户,并对校园卡用户资料真实性及履行协议承担保证责任,用户须凭学生证和教师证购买,如用户不真实,"美天"有权停机并承担不合格用户的全部欠费.秦某很快发展了 4196 名客户,然而,由于秦某疏于对学生证、教师证以及身份证原件的审查,用户中包含大量无主户、不良用户和虚假用户,且恶意拖欠话费,给联通公司造成较大损失."美天"将"想云"及秦某诉至法院,要求"想云"及秦某承担损失 100 万元左右,法院认定秦某与"想云"公司共同承担赔偿责任.秦某的经历反映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如果不具备相关法律知识,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范,结果非但创业失败,反而背负一身债务,给本人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可见,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不可忽视,高校应完善创业法律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活动保驾护航.
此部分涉及到《专利法》、《商标法》等.大学生创业更应选取以技术为依托的创新型企业,基于对知识产权法的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合理的知识产权战略可以充分保护权利人的智力成果,为权利人带来巨大经济收益.同时,大学生了解了知识产权法,也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5)诉讼法: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难免会与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等各类关系人产生矛盾和纠纷,知悉不同的法律救济途径,可以让创业者选择最有利、有效、快捷的纠纷解决方式.同时,知道权利救济的保护年限,以免因为错过有限期限而丧失胜诉权对创业者和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程形式上,主要采用选修课为主、必修课为主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业意愿选择课程.课程中应引入案例剖析、大学生模拟企业设立过程、旁听法庭庭审、大学生成功创业者分享创业经验和法律风险的控制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同时,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借助流程图、动画、视频等资源为大学生展现创业的过程.除此外,国内还有学者提出计算机仿真模拟实训,实训软件使用了国内最先进"领航者-创业实训系统".这套软件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学生在模拟的城市中经营一家模拟的新创服务型小企业,通过选址、组建创业团队、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产品开发、采购、生产、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模拟创业经营活动,实现企业的盈利和发展壮大.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模拟企业的组织机构、创业经营活动和市场环境,且不受时空限制、成本低,可以在各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中推广和普及.通过这些各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可以充分体现创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更好的掌握创业过程中必备的法律知识.
(三)扩充专业型师资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师资方面还需较大提升.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性特征,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求其必须具备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经验,因此,美国创业教育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师资的培训.通过两个主要途径优化我国创业法律教育师资力量.一是校内专职教师校外任职,学校老师可以参与到校外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探索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法律知识和法律风险;二是校外人员校内教学,即要求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走进校园兼职任课,讲解企业运营中的实际法律问题及解决办法,对法律风险的有效控制等内容,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真实的创业活动.同时,高校必须充分利用本校的法学院师资的专业优势,配合给予大学生创业教育法律指导.繁杂的创业法律决定了开展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必须依托法学院,由法学专业教师将相关法律内容统筹为一门独立学科,并逐渐形成一套科学体系,从课程设置方面入手,为创业者形成合理科学的知识结构打下基础.由法学院教师和其他创业教育老师主要承担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任务.
五、结论
创业的核心理念是创新,教育途径正是大多数人的观念塑造的过程,所以先进创新的教育政策是今后提升个人的创新能力、国家的创新竞争力的关键.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创业素质教育、技能教育、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构建和配合,相互结合才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证,高校在这一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校必须承担起这一责任,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改革和完善课程设置形式和内容,利用法学院的资源优势,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促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更好地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知识经济转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汤艳春,马福云,李萍.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发展的难题与策略.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2]大学生创业案例.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教育培训中心
[3]汪琳. 高校毕业生创业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的思考.大观周刊.2012(6).
[4]王希. 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 (18).
[5]覃曼卿. 高职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控的高校责任.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 (6).
[6]刘松, 顾土东, 谢丽霞. 浅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德与法的融合.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1).
[7]王红利,高校创业教育实效性缺失及策略思考. 继续教育研究.2014(3).
[8]方伟. 中国大学生实训教学探索.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
原文http://www.lunwenstudy.com/falvedusx/43332.html |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